2月3日,正月初六,恰逢立春之日,東城區建國門街道第十八屆立春文化節在北京古觀象臺舉行,東城區還首次在鐘鼓樓院內開展“鞭春牛”民俗表演,人們喊春、鞭打春牛,歡歡喜喜迎接春的到來。
上午九點半,古觀象臺內外,紅燈籠高高掛起、風車隨風轉動、春字貼畫剪紙點綴……仿佛將人們帶入了一個詩意盎然的春日世界。伴隨著喧天的鑼鼓聲,“牛童”和“春姑娘”們組成的喊春隊伍從建國門彩虹橋出發,一路歡歌笑語,向著古觀象臺前行。“春天到,春天到,花兒朵朵開口笑”,稚嫩的童音清脆悅耳,為人們帶來了春的訊息,吸引了眾多市民駐足觀看。
隨后,北京古觀象臺臺長宣布立春吉時,宣告新的一年開啟。民俗專家劉惠民登臺,以生動有趣的方式講述了立春的歷史淵源與文化內涵,引領現場觀眾領略古人對自然節氣的智慧感悟。在身披彩綢的耕牛模型前,嘉賓和孩子們手持柳條、輕輕鞭打,口中念誦吉祥話語,祈愿風調雨順、國泰民安,通過這一“鞭春牛”的古老儀式傳遞對美好生活的期盼與向往。
除了傳統儀式,現場還設置了豐富多彩的互動攤位。建國門街道金北戲劇公社的文藝愛好者們特別身著時代服飾,通過原汁原味的吆喝聲再現昔日京城的市井風貌。
老字號非遺產品展銷區內,吳裕泰的茶香四溢,工美旗下的各類工藝品工藝精湛,北京市琺瑯廠的景泰藍制品光彩奪目,龍順成的硬木家具莊重典雅……市民們暢快地游逛買,感受歷史和文化交融的魅力。
除了一年一度的古觀象臺鞭打春牛,今年,東城區還首次在鼓樓院內開展“鞭春牛”民俗表演。“在鼓樓院內將進行鞭春牛民俗表演,這一活動在鐘鼓樓舉辦歷史可考。”東城區文旅局局長王鐵峰說,清代乾隆時期《欽定日下舊聞考》中記載,元代開始,北京就開始有了打春牛的活動,而且儀式正規。每年立春前太史院會奏告立春的日期,然后提前三天太史院、司農司請中書省宰輔等相關官員去元大都齊政樓(今北京鼓樓)的南面迎接神牛。
在當天上午的鼓樓院內“鞭春牛”民俗表演中,漏刻博士與司晨報春時、擊鼓鳴鐘表演、春神巡游、喊春、迎春牛、打春、舞臺表演等一系列儀式活動接連上演,將古老的民俗儀式與現代化視覺結合起來,傳遞春的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