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夏季長途高速旅行,大家除了關心續航達成率、實際行駛里程,對于純電動車夏季空調的降溫效果,以及在服務區國網等常規充電樁的補能效率也比較關心。
所以,今年夏測我們在做續航測試的同時,同樣進行了充電補能和空調降溫的測試。
首先是充電補能測試,成績如下:

這里說明一下,之所以選擇180kW的快充樁而非更高功率的超充樁,原因在于我們測試是希望盡可能模擬大家高速長途出行場景。
這也和我們續航測試以“速度無法維持120km/h”作為測試結束點的邏輯是一樣的。

在高速出行場景中,多數服務區通常能看到的就是這個水平的快充樁,任你是800V、1000V的車型,樁的能力都局限在這里。以及為確保公平,我們也采用一樁一車的方式,杜絕因其他車型充電時功率分流的情況。
另外我們測試的充電速度區間為Soc 20%-Soc 90%,也是參考大家日常出行期間在高速服務區補能,很少有電量完全補滿再出發的情況。
畢竟把90%電量以后的涓流充電時間浪費在服務區太不劃算,且一般高速服務區也設定了最高只能補能到95%左右。
此外榜單中只展示了39款車型,部分車型未上榜的原因是充電測試過程中存在其他情況干擾,比如誤被其他車分流等情況,經過我們核對后為保證測試公平性,所以就未能統計在內,這里也向大家說聲抱歉。
不過在我們充電測試的大部分車型中,大家的充電速度還是超乎想象的。

多數800V車型在充電過程中,其充電功率大部分時間都保持在179-180kW左右,可以說是把額定功率180kW的樁吃滿了。
再加上有些車型的電池包也不大,整個Soc 20%-90%的充電用時就非常短了。
即便800V以上的車型有些電池包容量動輒100kWh左右,補能速度也很快,整體時間基本維持在20~30分鐘,補能速度基本是每分鐘2度電以上,不同車型在這一測試中的補能速度差距也非常微小。
類似比亞迪唐L EV這類1000V平臺車型,100kWh大電池包,把電量從20%充到90%也就25分鐘左右,每分鐘補充電量都在2.5度電以上;表現最好的極氪7X在Soc 20%-90%的充電區間內,每分鐘補能接近3度電,厲害了。
整個榜單的前20名,基本都是充電速度非常快的選手,排名第19位的仰望U7每分鐘補能速度也在2度電以上,但整體用時比較長。
原因在于仰望U7搭載136度電的電池包太大了,我們測試樁的額定功率也就180kW,充電用時在這里算是吃虧了。

而此前在高環高速測試中平均能耗排名靠前的一些緊湊型、A0級小車,在充電速度方面就都比較一般了。
畢竟甘蔗沒有兩頭甜,這類產品多定位用于城市通勤,電池本身對于超充的需求其實沒這么大。
再加上成本原因,這類車型雖然電池容量普遍不大,但補能時間也基本在30~40分鐘,補能速度也基本是每分鐘1度電左右,甚至一些A0級小車每分鐘補能速度還不到1度電。
結合此前我們的續航達成率榜單、實際行駛里程榜單來看,整體上對于長途出行來說,大家的優先選擇依然是具備大電池包的中大型SUV更合適,一方面是舒適性更佳,更重要的是確實跑得遠、補能快,高速出行少焦慮。
空調降溫測試,具體測試成績如下。

這里說明一下,榜單車型不多的原因是我們此次空調降溫測試的車型主要針對全景天窗且無遮陽簾的產品,畢竟這部分車型才是大家夏季用車吐槽的重點。
我們測試模擬的場景,也更貼近于大家在夏日戶外停車一段時間后,再次用車的情況。
此時經過一段時間暴曬后車內溫度很高,大家上車前通常會使用遠程控車,提前一段時間打開空調,我們的測試也正是模擬一個“十分鐘空調快速制冷”的提前量。

測試的具體方法是采用多通道的熱電偶溫度計分別放在車內主副駕頭枕下方、中央扶手、后排左右座椅頭枕下方,共計5處不同位置分別設置溫度采集點。
通過采集計算的方式,測試前、后車內溫度的平均值,來得出不同車型空調“10分鐘平均降溫幅度”的數據。
而參與測試車型也均在正午12:00—13:00進行統一靜置1小時后,同步開啟空調降溫測試,不僅空調制冷力度統一至最強,同時內外循環也統一為Auto或內循環,空調風向則統一為吹人/吹面模式。

最終測試結果顯示,在快速制冷模式下十分鐘內車內最大降溫幅度可超過20攝氏度。
那么即便空調開啟前車內溫度在四五十度左右,在經過十分鐘快速降溫后,多數車型的車內溫度也基本能來到25攝氏度左右,達到人體相對舒適的環境溫度。
不過對于部分車型來說,由于空調出風口設計、內飾顏色、天窗面積等原因,車內不同區域溫度相比其他車型要更高一些。
比如我們測試特斯拉Model Y,在測試前中央扶手處溫度采集點讀數已經高達63.8攝氏度,此處測溫點在經過十分鐘快速制冷后,溫度降幅20.7攝氏度,但此時也還是具備43.1攝氏度的高溫。
而特斯拉即便降溫幅度大,車內溫度也依舊較高的原因,和其整車黑內黑外的設計以及空調出風口造型都有挺大關系。

這也是我們此次榜單只釋放了10分鐘平均降溫幅度,而沒有釋放10分鐘降溫后車內平均溫度的原因。
降溫幅度才更能看出車輛空調制冷效果,而降溫前后車內溫度如何,和不同車型本身的內飾顏色/材質、天窗面積等有很大關系。
寫在最后
51車夏季續航測試的主要測試成績我們基本已經公布完畢,后續我們還會有針對細分項目的測試結果,做一些針對性解讀內容,以及涵蓋所有測試車型、測試項目的大視頻也即將上線。
同時,針對這樣一場續航大測試,我們還將有一部記錄測試全程的紀錄片在稍后推出,大家敬請期待。